心理医生手记(101)——从一眼万年到相看两厌,爱终会消失的对吗?
采访时间:2023年4月14日
采访地点:尊龙凯时心理卫生中心
心理咨询师:刘佳鸣
案例摘要:一见钟情背后的心理机制及如何修复亲密关系
你相信一见钟情吗?“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是见色起意还是基因选择,是一眼万年还是一时新鲜?
从遗传进化的角度来看,爱情仅仅是生物为了选择伴侣并繁衍后代的一种本能行为,爱情的发生可以是即刻的、快速的甚至是无意识的,这是遗传学家对一见钟情的认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见钟情是多种心理机制主导的结果,如:
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初次见面时,我们会投入充沛的注意力,45秒就能形成第一印象,而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会占据主导地位,影响后续走向。光鲜靓丽的外在虽然不是一见钟情的必要条件,但确实具有优势。干净整洁的穿着,明媚灿烂的笑容,灵活帅气的投篮动作,都可能形成极佳的第一印象,让人产生一见钟情的感觉。
晕轮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偏差。当我们对一个人的某种特质形成好的印象之后,就会倾向于他的其他方面也是完美无瑕的,如“情人眼里出西施”。这种认知偏差还会造成刻板印象,如职业滤镜,认为所有的运动员都是品行端正的,所有的艺术家都是德艺双馨的,因而快速产生好感。
理想伴侣:极具诱惑的理想伴侣,是一见钟情的潜在对象。理想伴侣通常包含两种情况,一是我们会喜欢那些与理想自我相像的人,比如现实中敏感内向的A,内心希望成为开朗外向的人,而B身上恰巧具备这些特点,是A的“理想型”;二是我们将自我被压抑的特质投射到了对方身上,如活泼好动的A因为工作原因需要表现为踏实稳重的样子,而A在B身上感受到了自己被压抑的这部分特质,因而一见如故,一眼万年。
依恋关系:早期的依恋关系表现为:母子(吸引与紧密)、父女(投向与支持)、母女(竞争与紧密)、父子(竞争与欣赏),当婴儿在早期的依恋关系中体会到舒适愉悦时,成年后的依恋关系更倾向于复制早期;当早期的依恋关系未得到满足时,成年后更倾向于修复和弥补早期,比如有人偏爱无微不至的“爹系男友”,而有人对粘人的“弟弟”情有独钟。
爱情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四目相对中、电光石火间,心跳加速,一见钟情,但因处于强烈而短暂的激情状态,人的认知活动范围会缩小,理性被限制,认知不清晰,容易出现一叶障目的情况,激情消退后,是趋于稳定的日益亲密,还是渐行渐远的一拍两散?
或许在“快餐式”爱情流行的今天,一旦亲密关系出现问题,很多人会状似潇洒地挥手,“拜拜就拜拜,下一个更乖”,但未解决的问题很有可能在下一段关系中重演,于是一路兜兜转转,不知所终。有的离开是及时止损,而有的离开是冲动下的逃避,当亲密关系出现问题时,除了争吵、冷战、分手、感叹爱终会消失,我们也可以试着学习如何修复这段关系:
1、吃一顿饭:中国人喜欢在饭桌上维持关系,只有当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解决,才能顺利地获取更高层次的需求。口腹之欲的满足会让人感到安全与稳定,为缓和矛盾创造了基础,如果在冷战后能够坐下来吃完一顿饭,缓和关系的目标就成功了一半。
2、喝一杯茶:喝茶是一个较为慢节奏的过程,看茶叶在杯中沉浮,看茶汤由浅变浓,茶香氤氲的舒缓氛围中,人的情绪也会趋于冷静平稳。在这期间,哪怕不去交流令双方产生分歧的具体事件,只是聊聊日常、谈谈回忆,都可以增进双方的关系。为了创造一个和缓的沟通环境,奶茶也不失为一杯好茶。
3、搓一场麻将:这里的麻将可以替换成两个人之间的任意共同爱好,如唱歌、爬山、游泳等等。一见钟情除了钟情于外表,更多的可能是双方在共同的爱好中体会到了多巴胺的分泌,从而有了心动的感觉。重新体验当初一见钟情的美妙感受,有助于吵架后情绪的稳定和沟通的顺利进行。注意尽量避免竞技类项目,比如扳手腕、拳击等,这可能会导致胜负欲高涨而产生新的矛盾。
4、准备一个惊喜:如果道歉的话无法说出口,或者不知道如何打破冷战,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比如留下一些线索卡,让对方顺着提示找到你事先准备的小礼物,或者写一封信,让对方明白你的歉意和今后打算。线索卡或者信件作为一个载体和台阶,用有趣的形式让双方搁置当下的负面情绪,给吵架冷战中的双方提供了一个缓冲带,避免一时冲动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据研究,人在恋爱时分泌的多巴胺等激素,其浓度高峰可以持续6个月到4年左右,平均不到30个月,从生理学角度来说,人天生就是会变心的。向往美好爱情与喜新厌旧的本能对抗,让一见钟情与一生相守之间充满变数。我们为激情消弭、无疾而终的爱情而惋惜,更为一次次违背天性、忤逆本能的爱情而感动。地久天长或许是一见钟情的无数次纵向延伸,I love you once,I love you twice ,I love you three thousand times.愿我们都能邂逅美好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