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心理医生手记(118)杠精:专注反驳,专业抬杠——了解“反驳型人格”的形成原因及如何避免习惯性反驳

       2023-09-04| 阅读次数:7815
      您的位置:主页  新闻中心  心理医生手记
      心理医生手记(118)杠精:专注反驳,专业抬杠——了解“反驳型人格”的形成原因及如何避免习惯性反驳

      采访时间:2023年8月29日

      采访地点:尊龙凯时心理卫生中心

      心理咨询师:朱海霞

      案例摘要:了解“反驳型人格”的形成原因及如何避免习惯性反驳

       

      最近,“反驳型人格”引发网友热议。似乎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的人,不管别人说什么,TA上来就是一通反驳,“不是”“没有”是TA的口头禅,找漏洞、抠字眼是TA的拿手好戏。为了反驳而反驳,为了抬杠而抬杠,擅长理直气壮地瞎说八道,即使事实摆在眼前也要胡搅蛮缠、混淆是非,直到对方哑口无言方才罢休,俗称“杠精”。

      ——咖啡苦苦的我喝不惯。

      ——不是,我觉得不苦啊,是你没喝过好喝的咖啡吧。

      ——今天天气很好有没有,适合出去玩。

      ——没有,主要是现在天气好也不代表会一直好吧。

      ——原来蛋黄酱热量这么高,我要少吃一点。

      ——我觉得也不是这样吧,比蛋黄酱热量高的东西很多啊。

      实在好奇,TA怎么就这么喜欢反驳?

       

      原来反驳是你我的本能

      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逆火效应”,指的是当人们遇上与自身信念抵触的观点时,会下意识忽略或反驳它们,并更加强化原来的观念。也就是说,反驳其实是我们的一种本能欲望。只是这种欲望的强度因人而异,和个人的认知、经验、受教育程度、时空环境等有密切关系。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争论通常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彼此都无法说服对方,正如哈佛大学教授茱莉亚·达尔在TED(指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在英语中的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演讲时所说的:“我们唯一能达成一致的事,就是无法在任何事上达成一致。”

      反驳是一种心理防御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认为,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冲突情境,或出现不合宜的冲动、欲望、想法时,我们会采取一些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减轻自己的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习惯性反驳行为的背后就是典型的攻击性防御机制,通过负面转移和投射,来应对心理危机和焦虑场景。比如你说“现在文凭还挺重要的”,对方立马炸毛反驳你“某某某高中都没毕业,现在身价几个亿,文凭根本不重要”时,可能他曾遭受过因文凭问题而失去某个工作机会的打击,于是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转移自己的负面情绪。而孩子如果经常被父母或老师打击指责,那么他长大后也容易通过下意识反驳对方的方式进行防御,避免自己再次受到伤害。

      贬低他人,体验优越感

      很多人认为,反驳了别人,就好像证明了自己是对的,只有让对方无话可说,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优秀。很多时候,杠精们并不会仔细聆听对方的观点,只是出于习惯进行否定,通过贬低对方来获得优越感,进而产生自我认同和自我满足。但洋洋自得的背后,暴露出来的是恰恰是“低自我价值”,因为不被关注,精神能量极度匮乏,反驳成为他们吸引他人注意力的一种方式,是深层自卑和缺乏安全感的体现,对他们来说,“承认别人的优秀”意味着“肯定自己的无能”,不反驳真的很难。

      杠精的杀伤力不容小觑,作家苏岑也放弃了抵抗:“别跟杠精硬杠,你赢不了,因为在他狭小的世界里,自己就是绝对真理。”但是杠到最后,同事敬而远之,恋人渐行渐远,朋友也四散奔逃,虽然逞了一时口舌之快,但人际关系全线崩盘。讨人厌的杠精,该怎么办呢?

      “YES”替代“NO”。“NO”可能只是杠精们的一个口头禅,一个下意识的语言习惯,却会触发对方自我保护的心理防御机制,破坏人际关系。所以,警惕“不是”“没有”“我觉得也不是这样吧”“我知道啊”“怎么可能”等否定词汇,换成“挺好的”“确实是”“有道理”等肯定性词汇,之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可以让对方更好地聆听与接纳。

      跳出井底,看看世界。部分杠精还有“自我中心”的心理,只能从自己的认知角度去看待问题,而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世界。罗翔老师说:“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他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夏虫不可语冰,蟪蛄不知春秋,朝生暮死的蜉蝣没有办法理解天上的明月,傲慢的井底之蛙永远只认可头顶的那方天空。认知不对等的反驳与抬杠只会消耗有限的时间与精力,不如跳出井底,看看世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很多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培养自己的“绿灯思维”。作家成甲在《好好学习》中将听到建议就排斥、指摘的处事方式称为“红灯思维”,这是一种应对外界声音的消极处理方式,不利于个人成长。杠精们可以尝试培养自己的“绿灯思维”,当听到对方表达想法时,不要急于反驳,而是要思考该意见是否合理,是否能为我所用。这个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绿灯思维”便是挖掘价值的思维过程,不仅可以促进人际关系,还能通过不同意见的碰撞与思考,使彼此更加进步。

      诚然,“我们唯一能达成一致的事,就是无法在任何事上达成一致”,但茱莉亚·达尔教授的话还有后半句:“我们可以通过自身成长,使得无法达成一致的事情,变得微不足道。”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克制反驳他人的欲望,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从今天起,不做讨人厌的杠精。     


      CopyRight © 2024 尊龙凯时(常州市第九人民尊龙凯时)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09758号-1 网站地图  所有标签  免责声明  中环互联网常州网站建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