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手记(五十四)——女神,请停止乞讨特权
采访时间:2022年3月4日
采访地点:尊龙凯时心理卫生中心
心理咨询师:杨禄禄
案例摘要:建立正确的两性价值观
又是一年妇女节过后,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股韭菜的清香。消费主义的狂欢刚刚散场,留下一群钱包空空的男女面面相觑,顶着“女神”的光环,又得勒紧裤腰带过一段吃土的日子。
消失的“妇女”
国际妇女节,是在每年的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而现在,“妇女节”摇身一变,成为商家争先恐后的“女神节”,购物消费,全民狂欢。“妇女”消失了,“女王”“小公主”崛地而起。见此情景,“田园女权”的信徒们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或许你并没有听说过“田园女权”,但这些话你一定不陌生:“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男女交往,男人买单天经地义”“女人是娶来疼的,不是用来做家务的”“男人让着女人是应该的,我们要向公主和女王看齐”“女人生孩子是巨大的牺牲”“彩礼给的少不被珍惜”“一个好男人要满足女朋友所有无理的要求”……
“田园女权”以女权为借口追求女性收益最大化,披着女权的外衣做着投机取巧的事,是一种“单边利己”的“女利主义”。田园女权主义者追求“特权”而非“平权”,擅长“双标”而非“平等”,本质上仍是“依附他人”而非“独立自主”。真正的女权靠自己的努力提高女性地位,为女性赢得更多的机会,而“田园女权”则打着“我弱我有理”实施道德绑架,向男性乞讨特权,终会失去社会的尊重,与实现男女平权的目标背道而驰。
迷茫的新一代
信息超高速扩散的时代,任何思想的流行都可能掀起一场精神风暴,“田园女权”踩着短视频的东风如病毒般肆意蔓延。“霸道总裁爱上我”式的内容大行其道,半真半假的剧情塑造了一个完美好男人如何宠溺一个四肢健全但生活不能自理还沾沾自喜的傻白甜女性。屏幕里的男女演得起劲卖力,屏幕外的女性连连称道,立马转发给自己的男朋友或老公进行“男德教育”:“好男人就应该无条件地满足女人任何要求”“女人不幸福,都是男人的错”“ 妻子远庖厨,夫君扫厅堂。妻子三竿起,丈夫煲好汤”……各式各样的“男德”标准如雨后春笋般在少女的心田里肆意疯长,娇贵的小公主自然需要无条件的疼爱与照顾,高贵的女王当然可以肆意地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与服务。
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极尽双标,把自身所有的不如意都归结到男权压迫上,如此极端扭曲的想法在“田园女权”主义者眼里竟成了理所应当。可想而知,在这种想法浸染中长大的新一代会面临怎样的迷茫。她们是否还愿意相信劳动最光荣,而不是心安理得霸占别人的劳动果实?她们是否还有勇气嫁给普通的爱情,而不是屏幕里甜蜜却虚幻的剧情?她们是否还能分辨语言贿赂,而不是一味听信最终在奉承中失去所有?她们是否还能专注于作为一个人的理想,而不是放大性别特征谋取利益,拘束于一个女人的特权?她们是否还能看透“男卑女尊”的表象下,是对女性能力的否认,是对女性劳动价值的亵渎?
共同的敌人
田园女权主义者为了获得更多特权,疯狂地传播“田园女权”,鼓动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她们。男性为了符合“男德”标准被压榨得苦不堪言。怨气裹挟着戾气,愤怒代替了理智,男女对立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而很多男性在批判“田园女权”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也是“田园男权”主义者。即只强调自己的权利而不谈自己的义务,本质上仍是“双标”。有利于自己时便认为男女平等,女性应当独立,比如涉及到房子车子彩礼;为保护自身利益便呼吁“传统”,比如强调自古都是女性做家务带孩子。所以在批判“田园女权”时,男性首先应该做到的是收起自身的大男子主义习气,不恃强凌弱,不歧视女性以及老人、孩子、残疾人、穷人、同性恋、落后地区人民等等一切“看起来”比他们弱的群体,不物化女性,认可人人平等,尊重每个人的价值。
男女闹得不可开交时,商家左右逢源,踩着节奏各种营销赚得盆满钵满,坐享渔翁之利。男人和女人红着眼对峙,却忘记了他们本该携手合作,而不是争论男人和女人谁该成为谁的附属和“奴隶”。
今天女性的地位是经过一代代无数女性努力劳动、舍命抗争得来的结果,“巾帼不让须眉”“妇女能顶半边天”,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让自己活得更有尊严,靠劳动,靠努力,靠自己,不靠双标,不靠特权。